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周围围股合网
“带回北京的不仅是实践报告,还有大湾区的创新精神;留在珠海的不仅是阶段性成果,更有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赤诚。”北京理工大学实践团成员贾倩仪在总结珠海之行时说。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14名师生组成“重走徐老初心路——京珠同溯·特立笃行”社会实践团,赴广东珠海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前环社区的科普公益课堂上,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精工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指导制作简易雷达模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摄
今年暑期,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组建了379支实践团,2600余名师生奔赴上海、江西、广东等14个省市。从上海801所火箭发动机装配线到江西宜春“亚洲锂都”的矿山车间,从赣南革命老区的数字助农到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生态研学,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寻红色足迹悟生态共生
实践团首站抵达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与校区领导、师生代表围绕校史文化传承、学科建设合作、拔尖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交流,共同挖掘珠海校区在“特立精神”育人中的独特内涵。这场座谈为实践团锚定了方向:既要传承红色基因,也要扎根地方需求,让实践真正落地生根。
随后几日股合网,实践团依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开启了红色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深度探访。
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实践团了解了这位革命先驱璀璨的一生,并协商将史料整理为数字化信息融入二维码,方便参观者获取信息,以创新形式传承红色文化。
“苏兆征同志用毕生践行‘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誓言,这份革命热忱与北理工从延安窑洞里走来的红色校史遥相呼应。”程梓航感慨,所谓“延安根”正是一代代革命者以热血铸就的信仰基石,而当代青年的使命,便是让这火种在新时代继续燎原。
“革命年代他为民族解放拼搏,如今我们更应传承红色精神,为民族复兴奋斗。”王一诺也深受触动。
除了追溯红色记忆,实践团还将目光投向珠海的生态保护。
在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件件标本,直观展现了“海上大熊猫”曾面临的生存困境。从粉色皮肤的成因到游客参与保护的故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保护白海豚,不仅是守护一个物种,更是捍卫整个海洋生态链的平衡。”参观后,程梓航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践团在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启红树林研学之旅。
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从拱北海关退休后投身志愿服务的讲解员陈航,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仍不知疲倦地讲解。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红树林担任讲解员5年了,希望能尽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红树林的重要性股合网,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保护红树林,不仅是守护这片植被,更是传承一种生存智慧。只有让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共生,才能实现真正的相生共赢。”看着红树林深深扎入泥滩的根系,王一诺感慨道。
社区科普,点亮孩子们的暑假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深处,是北理工徐特立学院深化思政教育的关键一招。该院党委书记冯慧华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和基层实践转化为两本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从‘知中国’走向‘服务中国’。”
“把知识传递出去的快乐,难以用言语形容。”在珠海市唐家湾镇前环社区的科普公益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王鹏善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难掩激动。他和同学们用生动案例讲解雷达原理,当“隐形的电磁波”如何“抓住”云层雨滴的原理被讲透,课本上的公式突然变得鲜活。
离开自然保护区,实践团的脚步转向社区。
“机器人‘小北’靠‘语音识别’听指令,靠‘计算机视觉’看世界;火箭冲天,靠的是‘反冲力’呀!”吴泊廷第一次以“科普小老师”的身份,为孩子们揭开机器人、火箭与无人驾驶的奥秘,听到孩子们恍然大悟的“哇”声此起彼伏,最初的忐忑也被这份热情融化。
活动中,小朋友们踊跃参与,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制作简易雷达模型,操控机器人完成挑战任务。
“原以为雷达只是电影里的大圆盘,现在才知道它和我们学的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参与科普活动的小朋友刘广祺说,他终于明白,科技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解决真问题的工具。
“暑假总怕他们老抱着手机,多来听听这类课既能丰富生活,还能让大儿子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两个小的也能在玩中学到物理知识。我们家长跟着学些东西,以后和孩子沟通也更有话题。”台下,全职妈妈王小芹听得格外认真,她特意带着3个孩子来听课,心里藏着殷切的期待。
“一次科普或许短暂,但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对科技的好奇与向往的种子,便是此行最大的意义。”吴泊廷说。
结束社区活动后,实践团前往了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从0到1”的攻坚故事,让同学们深受震撼。“每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王鹏善说,这让他愈发坚定“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
校地携手,为地方发展添智赋能
“游客来都在问‘在哪?找不到’。”座谈会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淇澳社区党委提出,希望实现服务一站式办理,提升游客观光的便捷性。
“北理工师生的加入,为社区注入了全新活力。”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淇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许启雨说,淇澳社区虽坐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生态禀赋,却长期受困于数字化转化难题。
此次实践,北理工团队计划协助社区开发旅游解说二维码、AR地图,整合淇澳岛红色景点与自然资源信息,方便游客“一键获取”文旅资源。实践团还与淇澳社区联合挂牌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后续校地合作搭建起长效平台。带队老师王铭伟说,同学们在亲眼所见中,深刻理解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党委副书记辛嘉洋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股合网,让更多学子带着专业知识走进基层,在服务大湾区建设中锤炼本领。
创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